欢迎访问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南京市分会网站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南京市分会

当前位置:首页 > 调查征集

2023年度南京营商环境调查报告
责任编辑:联络部   文章来源: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南京市分会   发布时间:2024-01-03 15:50  阅读次数:显示稿件总访问量

2023年8月,市贸促会通过线上发放调查问卷、走访调研企业、组织企业座谈会等方式,调查了2023年南京市营商环境情况,初步掌握了我市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并提出了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

一、调查背景

2023年3月10日,南京召开全市深化作风建设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推进会,现场发布《关于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的实施意见》,计划推出126项具体工作任务,充分发挥南京科创优势,进一步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加快形成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为进一步推进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市贸促会组织开展2023年度南京营商环境调查研究工作。

二、调查的基本情况

我会围绕企业基本情况“投资考虑的主要因素”“生产经营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等问题,通过线上线下发放调查问卷、走访座谈等方式展开调查。近5个月的调查数据显示如下:

1.企业基本情况:

受访企业中,约60%是国企或者国有控股,传统制造行业占到60%,高新技术产业占到40%,注册资本超过5000万元和小于500万的企业分别占到全部受访企业的40%,人数低于100人的小型企业和500至2000人的中大型企业分别为40%,持续经营年限5年以上的占80%。南京大型国企多制造业多的客观情况显著地反映在数据中同时小微企业数量也显著增加。

2. 企业的发展状况

80%的企业认为成本有所提高,约70%的企业当初在本地区投资考虑的主要因素为开拓市场、建立生产基地、利用本地资源。

企业当初选择来南京投资的主要因素有开拓市场和寻求战略合作。企业主要通过自己考察后选择、在已有项目基础上投资新项目两个途径进驻南京占到受访企业的60%。

企业对2022年以来南京市出台的优化营商环境相关举措觉得满意的占80%。

100%的受访企业希望政府在招商引资中应着重引进上下游配套企业。全部受访企业希望政府加大减税降费力度,80%的企业希望政府增强金融支持、构建优良营商环境。

100%的企业希望贸促会应该着重商事法律服务,60%的企业希望着重支持企业参与国内外考察。

三、分析与建议

2023年是疫情转段的第一年,我国经济运行呈现“一高一低两平”的特点,即增速较高、就业平稳、物价较低、国际收支基本平衡,主要预期目标有望圆满实现。

根据中央财办的解读,目前国内经济的不利因素为大循环存在堵点,主要是:有效需求不足,居民消费和企业投资意愿不够强;部分新兴行业存在重复布局和内卷式竞争,一些行业产能过剩;社会预期偏弱,企业存在不愿投、不敢投现象;风险隐患仍然较多,化解多年积累的房地产、地方债务、金融风险需要一个过程。

根据南京市统计局的官方数据,1-10月份,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7%;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840.2亿元,同比增长6.1%;全市固定资产投资4895.46亿元,同比下降3.0%;10月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54614.12亿元,同比增长9.3%。

南京市深入落实国家和省一揽子政策措施,出台新一轮促进经济持续回升向好“23条”和相关重点领域政策措施。前三季度,全市各类市场主体累计享受各项税费减免缓缴和资金补贴超155亿元,各类金融机构提供金融支持近1780亿元。随着政策“组合拳”落地见效,企业生产经营有所改善、对未来预期向好。

调查中企业提出以下建议:

一、继续实施好制度性减税降费安排,保持政策连续性,持续为企业减负担。包括优化完善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所得税政策,继续实施阶段性降低工伤保险费率政策,继续实施物流企业大宗商品仓储设施用地城镇土地使用税优惠政策等。通过实施这些措施,将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的活力,特别是民营企业和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的活力。

二、进一步帮助本地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解决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这不仅体现在出台政策方面,更体现在有效落实方面。各金融机构要加大对中小微外贸企业金融支持力度,支持试点区域符合条件的中小微高新技术企业在不超过一定额度内自主借用外债,积极探索出口信用保险保单融资等模式。

三、进一步营造更好的营商环境为各类经营主体创造稳定、透明、规范、可预期的法治环境。要简化审批,提供优质服务,为企业提供更大的便利,来更好地保护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合法权益,包括知识产权、合法的财产权和其他的相关权益,促进企业能够安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