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南京市分会网站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南京市分会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事法律

人民币汇率重回跌势,未来趋势如何
责任编辑:法律部   文章来源: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南京市分会   发布时间:2023-06-27 10:10  阅读次数:显示稿件总访问量

 国际市场变化如何影响资产价格?汇率是一个足够典型的样本。

“换汇成本明显增加”是这段时间市场各方尤为深切的感受——去年6月,在中国境内兑换1万美元,需要约6.7万元人民币;到了今年6月,这个数字变成约7.2万元人民币。

 这一变化清楚地映照在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走势图里。单看近半年时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从“6.75”附近震荡下行,到5月17日跌破“7”关口,近期持续下挫。在上周短期升值后,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本周重回跌势。

 6月21日,更多反映国际投资者预期的离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盘中一度跌破7.20关口,为去年11月末以来首次。人民币对美元即期汇率同样走低,6月21日开盘后一度下跌超200点,最低至7.1987。

 此外,人民币中间价也是连续两天调贬。6月21日,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下调199个基点,报7.1795。前一交易日中间价报7.1596,当日下调395个基点。

 今年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在在岸和离岸市场累计分别下跌近3.5%和4%。 

 下半年,人民币汇率还会走低吗?事实上,从“弹性”与“韧性”两大特征来看,人民币汇率并不具备趋势性走低的条件。

 近年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多次破“7”,又在短期内迅速收回“7”关口,弹性明显增强。今年4月,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表示,过去5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3次“破7”,第一次是2019年8月,第二次是2020年2月,第三次是去年9月,前两次用了5个月回到“7”下方,去年用了3个月。

 而且,我国外汇市场面临外部冲击产生阶段性波动后,均恢复平稳运行。2017年以来,面对中美经贸摩擦、疫情全球蔓延、美联储非常规货币政策调整等三轮冲击,汇率双向波动、弹性增强,市场化调节的作用发挥得更多一些,宏观审慎管理经验也更加丰富了。

 着眼于韧性的角度,人民币汇率在弹性增强的同时,保持了价格的相对稳定性,既发挥了调节国际收支平衡的价格作用,也为对外贸易和投资提供了整体有序的汇率条件。

 当前,虽然人民币对美元汇率阶段性走低,但相对于全球主要货币,人民币表现相对稳健。数据显示,5月,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走低约2.2%,但小于欧元对美元的贬值幅度(约2.7%)和日元对美元的贬值幅度(约3.2%)。2018年至2023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走低幅度约为10%,但CFETS人民币汇率指数反而升值约3%,5年内保持了基本稳定。